姐妹花
太原市万柏林区后王村的三学寺,是一座隐于闹市的古刹。三学寺的山门并不大,赭红砖墙斑驳着岁月的陈迹,门楣上刻着“三学寺”三个镏金大字。推开门,一股檀香混着古木的气味扑面而来。庭院里古槐参天而立,树影婆娑间,可见大雄宝殿的飞檐斗拱。寺名取自释教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,暗合儒家修真金不怕火治平之说念。
据寺庙内碑记录,该寺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,古刹初建时边界弘大,后因战乱与巨流几经损毁,现有教悔多为1944年村民自觉捐资重建的,现有主体结构为清代教悔。檐下斗拱重重叠叠,如莲花轮番绽放;殿顶琉璃脊兽绘影绘声,似在云霄游走。在那些斑驳的砖石缺欠里,于今还留存着往常工匠用糯米浆夹杂石灰勾缝的陈迹,历经八十余载风雨,仍是执意如昨。
三学寺坐北朝南,二进院布局,南北长36.25米,东西宽18.29米,占大地积663.01平方米。中轴线有山门、正殿,两侧有配房、配殿。山门为随墙门,悬山顶,中设板门,走马板题“三学寺”。正殿砖砌台基,长18.29米,宽6.42米,高1.2米姐妹花,面宽三间,进深四椽,单檐歇山顶,五檩无廊式构架。梁枋上彩绘有东说念主物图案。殿内梁架上彩绘有龙、山水、东说念主物、牡丹等图案。
天天自拍在线大雄宝殿内,三尊金身佛像慈目低落俯视着众生,莲花座下祥云缭绕。佛前长明灯的火苗轻轻摇曳,西泥像是药师佛,东泥像是阿弥陀佛,中间泥像是释迦牟尼佛。
两进院落由一座月亮门隔断,月亮门东侧是一株两个东说念主抱不住的古树。古树枝干虬结如游龙,树皮上布满浅深不一的纹路,恰似一部镌刻在年轮里的所在志。
这里住着一位名叫定海的住捏,还有一个叫李春拴的俗家弟子。定海住捏的房间里挂着一幅书道作品,上书“禅心无尘”四个大字,笔迹强劲有劲,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。秋日里,树叶震憾时定海会手捏竹帚,清扫落叶。他说:“扫地即扫心,落叶亦菩提。”这种往常与修行的奇妙斡旋,正是三学寺最动东说念主的注脚——它既不是隔离红尘的鱼米之乡,也不是香火欢叫的不雅光胜地,而是一方让普通东说念主安宽心灵的净土。
最是引东说念主驻扎标是寺里的晨钟暮饱读,频繁独特节日便会响起。丰足的钟声穿透薄雾,掠过街巷阡陌,惊醒了尚在千里睡的城市。钟身上的铭文虽已漫漶不清,但敲击时仍发出清越的回响。定海说,钟声有九响,暗合“归根到底”之意,每一声皆在诉说着好意思好的祈愿。暮色四合时,灯火晴明轮番亮起,与寺内的长明灯交相衬映。晚风掠过殿角的铜铃,叮咚声和着铿锵的饱读声仿佛是历史的回声。
三学寺,这座隐于闹市的古刹,它既是凝固的历史,亦然流动的诗篇。在这里,历史与执行交汇姐妹花,传统与当代会通。它像一位久经世故的智者,寡言地看护着这片地盘,见证着期间的变迁。